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大人物  >  正文

蔡晓昕: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来源:新闻中心   4-15   阅读:
T AAA

“校长奖学金”,作为学校荣誉最高和要求最严格的奖学金,是每一个法大学子梦寐以求的奖项,而大学四年,两次获此殊荣的蔡晓昕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姑娘?

和蔡晓昕约好下午5点半在“拓荒牛”前见,在熙攘的人群中一眼就认出了她。虽然素未谋面,但早已在各大颁奖礼中熟识她的面容。

她微笑地迎了上来。身材清瘦,黑发齐肩。素白衬衫配以牛仔外套,深色长裙随风轻飘,颇有文艺范儿。

“哎呀,伪文艺!”她眨眨眼,用调皮的语气自嘲道∶“其实熟识的朋友都知道我几乎不穿裙子,因为觉得好麻烦呢。”

相较“文艺”,“学霸”似乎更是她的代名词,但蔡晓昕直言,自己不喜欢标签化。

她说:“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我好像不是那种很典型的学霸”

蔡晓昕在高中时就已经习惯当一名“失败者”。

“啊哟,我们的高中大神好多呐!”她在高一高二时只排在了年级中游,也曾一边抱怨着数学题目难一边羡慕着班上“数学小天才”考的一次次满分。

理科生出身的蔡晓昕在大一的文科学习上也吃了不少“苦头”,看着同学在课上讨论地很开心,她却因文科基础不扎实一脸茫然。彼时的她社团的外联工作也做得并不如人,失败的感觉又一次充斥心头。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不断努力学习,“其实也没想要怎么样,反正就是觉得只要不努力就会找不到自己应该去哪里的感觉”。

“自知者明”也正是导师孙晓冬眼中的蔡晓昕,“她是一个感觉非常敏锐的孩子,有着高度的自知,能充分了解自己,当她发觉自己的弱项时,就会补偿上去。”

蔡晓昕有着独特的学习习惯,笑称“很多人讨厌和她一起学习”,学习倦怠时,就会“骚扰”身边的朋友,但是一旦玩够了,很快就能静下来,开始专注于学习,有时候甚至“神游到不想停,根本就不会停”。

友人陈莹经常在图书馆遇见蔡晓昕,每次去的时候,蔡晓昕已经在学习了,走的时候她还呆在图书馆,“虽然个子很小很瘦,但感觉她做起事情来特别拼。”

蔡晓昕觉得自己要学得“爽”一点。她不会盲目追寻大家都在做的研究,并且也绝对不会去做那些不感兴趣的话题。哪怕觉得自己的学年论文写得不错,也不想要偷懒把它作为毕业论文来使用,“因为我还有更想做的议题,所以就会换一个重新开始”。

在台湾交流期间,一个学姐为她介绍了与国台办合作的一篇项目相关的论文。“我看到就觉得好有趣啊,导师也觉得很不错”,于是她便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辛苦地改了五六稿,而这篇论文最终也获得了《挑战杯》北京市二等奖。

(蔡晓昕游历台湾)

孙晓冬老师认为蔡晓昕的视界很宽,她愿意尝试、随时愿意和世界接触,在这过程中,她能找到自己的问题,所以永远都在进步的状态,是个不断让自己越修正、越完美、越好的状态。

蔡晓昕却把自己得“校奖”的原因归结为“运气好”,她认为其实很多人也很厉害,但可能有一门成绩是79分,便不能申“校奖”。这是一分的差别,但恰好是这一分决定了以后的能做的事。“可是要去接受,有很多事努力了其实也做不到。要分清‘哪些是我努力范围内所能达到的事’,所以我应该去努力。一定要对得起自己,不要去执着于那些是是非非。”蔡晓昕认真地说。

有趣者,随心而行

“最近在看《京华烟云》、《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毛姆的也看,但是毛姆感觉故事性更强;民国时代喜欢张爱玲和杨绛,不过两个人风格不一样;当代的话很喜欢白先勇;喜欢日本作家远藤周作,他的《深河》讲述的是境遇、性格、年龄各不相同的人到印度恒河,各自寻求到信仰的过程,看似毫不相干却无形联系着,很有趣……”

“窦靖童帅炸了;演唱会后遗症,更迷杨乃文的声音了;现在稍有潜力的声音就说可以媲美Norah Jones,可我还是最爱Jones嘛……”

蔡晓昕生活得很有态度,好恶之间有着自己的判断。她从小就不大喜欢和大家都一样,听小众的歌,看小众的书。

“小时候觉得和大家一样就不酷,为什么要和别人一样。”其他人迷恋的东西她可能不会喜欢,甚至在“郭敬明”风靡全国的年代,她一本郭敬明的小说都没看过。蔡晓昕形容自己的状态有些“神经质”,对于大家某段时间追逐的潮流,她有一种本能抗拒,“可能后来也会发现其实这些热点确实有自己很闪光的地方,可是大家很迷的状态下我就不会去看。”

蔡晓昕认为追求小众其实不一定会错过一些优秀的大众化的东西,只是收获可能稍微延后一点。在她心中,如果某种东西是大众的,意味着这类信息获得的成本很低,那么本身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

高考结束后,同学们纷纷留在广东省内的大学,而蔡晓昕却执意北上。“北京有很多文化资源,小众的音乐会、话剧,简直太棒了!”

(参加喜欢的活动)

蔡晓昕经常花上两三个小时路程去城区参加这些她喜欢的活动,但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因为这些活动很难找到人陪你去”。

虽然独自一人,她却完全不会感到孤单和没有安全感。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因为随心所以心安,她相信自己的判断和价值,也就不会去和外界大众的价值和标准相匹配。

这样的底气,与她的高中生涯密不可分。在人才济济的高中,每一个人都是多面的,虽然有些人成绩不好,但是社团很好或是人际很好。“所以永远没有单一的标准,这个世界上很多很新鲜的事要你不断去学,永远也不要变成一个无趣的人。”

蔡晓昕在友人陈璐维眼中不仅是个好师姐,也是“无谓闲条或者哲言,真诚的,聊得来的人”。老乡会的朋友们也亲切地把蔡晓昕称为“活动狂魔”,老乡会的各种活动中都有她的身影,唱歌、烧烤、机车等等都很擅长。

蔡晓昕认为的“有趣”,并不是不加选择地广泛涉猎,更不是标签化地刻意抱团。“很多人都爱给自己贴上一些标签,但是像很多自我标榜是所谓「吃货」的人,他们也未必真的很热爱食物,而是变成一种社交手段。”

蔡晓昕不喜欢标签化,因为那是一种偷懒的方法,虽然它可以让你迅速地找到与别人的共同话题,建立彼此之间联系的路径,但是除了“标签”之外,是否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有趣’是发现自己心中真正热爱的东西,然后要有探索的勇气。更重要的是,探索之后要知道什么适合自己,知道‘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人’。”蔡晓昕认真地说。

蔡晓昕在“706青年空间”的活动上就认识了一位有趣的朋友,因受伤而不得不放弃跳舞的女生,在最迷茫的时候只身搭车从北京前往云南,也走遍了东南亚、澳洲,收获了自己的勇气。“只是觉得,不该为一些标签去走走,喜欢她,因为她的心贴近地表地去聆听她自己的每一分热爱。”蔡晓昕曾这样写着对这位朋友的评价。

在与好友慢慢交流中,蔡晓昕总会吸收着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在慢慢靠近着自己所羡慕的那种状态。“还真的蛮神奇的”,她笑着说。

友善者,随遇而安

“有趣是一方面,友善是另一方面,有趣且友善应该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吧”。

在蔡晓昕看来,有些人总是持着非此即彼的思维惯性,非要在一件事情上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但其实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每个人的身体信号不一样,看待同一件事情便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见解,这是应该被尊重的。不是所有的东西,包括很多社会议题,都有绝对的对错是非之分。

陈锐达是蔡晓昕的师弟,用“仗义”二字来形容她,每次找蔡晓昕聊关于学习和生活的事情时,她都很乐意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鼓励他要走出昌平,因为北京是一个很大的空间,需要自己挖掘。

友人何烈伟有着同样的感受,因为很多时候可能是不经意间提到的话题,都能被她记在心上。他之前对Bossa Nova的曲风表达过兴趣,蔡晓昕在一段时间里一直会和他聊这个话题,并且给他推荐关于这个流派的歌手。何烈伟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曾在图书馆偶遇蔡晓昕,相互聊着最近的情况,虽然后来一段时间一直都没有联系,但是蔡晓昕在他考研前夕还发来加油短信,“所以她的朋友都很长久” 。

蔡晓昕不喜欢争抢,随性而为,随遇而安。蔡晓昕说,自己拥有强大的“阿Q胜利法”,“你成绩比我好又怎样,我看的书比你多;你看的书比我多又怎样,我总会有别的方面比你优秀”,带着些许“拽劲儿”,蔡晓昕笑着说这是她自己的心态调节法,她并不会觉得别人很厉害就把自己降了一个等级。每个人都是多面的,都应该去发现自己独特的状态,所以不用妄自菲薄。

和大多数人一样,蔡晓昕也曾迷茫与焦虑,可她选择了继续做自己觉得舒心的事。她回顾从前的点滴,很多人都会问她,“看那么多书有意义吗”、“写论文那么认真有意义吗”,可是到最后就会发现,那些当下所不能看到的意义,都会成为未来的铺垫。

“所以也不用考虑那么多后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让自己满意一点就够了。你想保研,那就在这两年里努力把成绩提上来;你想有一份漂亮的实习,那就去研究群面、单面甚至简历的技巧……总之只要你做好了准备,就不可能一直没有着落,真正想清楚了,就会知道焦虑其实是不必要的。毕竟空想是没有结果的,就像解一道数学题,光想怎么能想出来呢?你一定要动手去做,哪怕乱画也好,最后才有可能把它解出来。”蔡晓昕认真地说。

蔡晓昕高考时向往的是复旦大学,却遗憾失之交臂,北上法大。大三以前也没有想过要保研,最终却发现成绩已足够保送复旦大学国际公共政策专业的研究生。虽然计划赶不上变化,世界上充满着太多的偶然因素,但这些经历都让她坚信,当一个人做足了准备,觉得这些东西注定是你的的时候,很多事情也都会变得挺顺利,一切就只是水到渠成而已。

“反而觉得这样随遇而安的状态时最好的,不要得失心那么重,除了接受可能有的不妙的境地,更重要的是接受这个境地中的自己。哪怕现在并不顺利,但我还是觉得自己很满意,我过得很有趣。”

采访结束以后,夜色已深,皓月当空。

蔡晓昕又返回法渊阁,继续修改自己的毕业论文。

望着蔡晓昕渐渐融入夜色的的背影,她的师弟陈璐维的只言片语萦绕耳边:

“索性,晓昕师姐始终知道自己是谁,或者始终知道应该怎样知道自己是谁。晓昕师姐首先是晓昕师姐,然后才是学霸,才是他人眼中的种种。如果你把她当蔡晓昕,她会很高兴。”

(文/通讯员 汪毓雯 实习通讯员 鄞芷珩 图片编辑/陈睿 编辑/陈睿)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