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大人物  >  正文

杨帆:直到汪洋大海

来源:新闻中心  4-8   阅读:
T AAA

如今的我们,似乎从小都受着这样的教育:要有目的性地去规划自己的人生、要认真严肃地去斟酌自己在每一个岔路口的选择,这样,你才能找到热爱的岗位、求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殊不知,这世上还有一种不安排、不强求、随遇而安的旅途。旅途中的人儿,则在不恢弘、不壮丽的故事里,安然平和地拥抱着汪洋大海。比如杨帆。

顺水而扬帆

杨帆回忆起自己的经历时一直在笑,温柔的表情把语气里的随意衬托得更深:

“填法大的时候,感觉好像法律这东西,有那么点正义神圣的范儿,就填了呗。为什么选择国经?我可没有抱着什么对国际法的崇高认识,就看着国际经济法系的分最高。分高总得填填吧?然后,就上了。”

被同学们亲切的称为“国经女神”、“三国女帝”的她,并不曾觉得其对自己所研究的学科有着多么夸张的深情,也不曾刻意强调其重要性。“学了这么多年了,总还是喜欢的呀。”颇不经心地,她调侃道:要是当初一不小心被民法系录取,她大抵也会以同样的热情投入到对民法的学习中去。这般举重若轻的表述,听了竟让人生出一种错觉,似乎不是杨帆选择了三国法,而是三国法自己跑到了她的生命里。随性的她,只是以最温柔的姿态去拥抱了命运的馈赠,顺水推舟地漂流向前。

顺着命运来到法大,顺着命运学了国经,走到第一个岔路口时,杨帆成了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系的第三届硕士毕业生。在她毕业时的1996,世纪末的中国,一股知识分子下海的浪潮正翻得汹涌。在青年毕业生们的眼中,留校任教当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收入低”、“没出息”——这样的固有观念下,毕业生们都迫不及待地走出校门,渴望着能够新世纪的弄潮儿。杨帆之前的两届国经师兄师姐,竟无一人选择了留校。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传丽老师找到杨帆,劝说她能选择留校,认为她“很适合当老师”。之前并无此打算的杨帆竟因为老师一句“留校你就不用再找工作”而动了心,将还没怎么开始制作的简历弃置一旁,欣然走上了“不用坐班”的教学岗位。杨帆笑说,她便是受了王传丽老师“诱骗”的“无知少女”,懵懵懂懂地便当起了老师。所幸,她还是一如既往地接受着生活给她的安排,热爱着手边的生活而不曾好高骛远,用全身心投入的“敬业”来将老师这一重身份演绎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

不求事业、不求名利,工作中的杨帆,游刃有余。用她自己的话说,老师们作为“供给侧”,当然要按照同学们这一“需求侧”的期许来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对本科法学生,多启发、多讲授各种不同的理论知识;对司考的辅导,则为快刀斩乱麻,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同学们听完,就能做题、会做题,能够更好的应对这“天下第一考”。在此之外,杨帆还对自己有一个基本要求:要对得起她所干的每一份工作,也对得起教师——特别是法学教师——这个称谓。每一个问题,她在讲出来之前,自己首先要弄清楚;弄不清楚就去问比她更专业的人,查更专业的资料。如果我自己都没有搞清楚的问题,我会心虚得不敢讲,所以这些年我做得比教学科研更多的事是学习,有目的的学习。

这种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不仅仅是单纯地出自作为“老师”的责任,更是因为对自己学生的爱护。杨帆认为,她的每一个学生,不管是自己的硕士生,还是授过课的本科生,都有很可爱的特质。她不会去比较谁更优秀再选择指导谁,在她眼里,所有的学生都很优秀,只是优秀的方面不同,作为老师如果能因势利导地帮其扬长避短,她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凭着条理清晰的课堂讲授,以及在学生们面前的没有架子、平易近人,杨帆两度获得“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教师”称号;微博上,那些不曾有机会走进杨帆课堂的应考同学,则用一句句“女神录音陪我过七夕”、“司考三国首推女帝杨帆”来表达着她们对杨帆的喜爱。付出过,就有回报;用心了,学生们便能感知。对顺水行船的她来说,这一切,大概不过水到而渠成。

似水般温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许寻根溯源是了解一个人的最好方式。

成都,坐卧在中原大地的一方广阔平原,那里独有的平和,从容的气息一点一滴地渗入杨帆的骨子里。而命运也埋下伏笔,童年的杨帆在此开始了她的人生旅途。

小时候由于身体不好,杨帆养成了文静的的性格。上初中的时候,杨帆的爸爸给她办了一张四川省图书馆的借书证,每个周日的下午她基本上都是在那个老旧但充满书香的图书馆度过。杨帆淡淡地回忆:“现在闭上眼睛,我都能想起下午太阳光射进图书馆的样子,很令人怀念。”

虽然这样,也并不意味着杨帆的童年只与书为伴,她并不缺少孩提时应有的天真与嬉戏。杨帆的不少亲戚在西藏,暑假的时候她常常坐车去西藏、云南等地,徜徉于名山大川之间。就这般,杨帆的一路,始终安然,也始终优雅。

师从杨帆的国际法学院15级研究生丰硕说,在她眼里,老师是一个工作与生活兼顾的人。在教学中,老师的认真负责自是不言;在生活中,老师更是个充满情趣的人,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个人生活,都被她安置于恰到好处的位置上。

如其所言,工作之外的杨帆有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个在课堂上精简干练地剖析案例的“女强人”,在家又是摆弄着各种厨具,早起为儿子磨五谷豆浆的好妈妈。无论是拿起粉笔走上讲台,还是围上围裙走进厨房,她都是那样美丽。父母小儿、美国短毛猫与旅行。单是将这些杨帆生活里的关键词不加修饰的列举出来,那份和乐安逸的劲头便已然扑面而来。

关注她微博的人,大都曾从她偶然拍摄的生活画面里读出几分沾惹着烟火味的雅致。从年味十足的麻将桌,到墙角椅上安然酣睡打滚的猫儿,再到书房里绿植书桌的规整,随性的分享里带着微博主人的温润幸福。而家庭生活之外的杨帆还喜欢一个人旅行,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她眼中,有的地方适合热热闹闹地游玩,有的却还需一个人带着安谧地心境去细细感悟。

杨帆和学生们的亲切就更不用说。“她们什么都跟我聊,学习、生活,什么话题都有,找个男女朋友都会跟我讲。”说这话的时候,杨帆和丰硕默契地相视一笑,享受着这份师门和睦的快乐。喜欢到处走走玩玩的她还常常组织学生们一起出游,平时时间紧,便在北京附近玩一玩,放假了,便还邀学生们到她的家乡同赏天府之国的好风光。看着朋友圈里师徒四人一起青城山问道、都江堰访水时的笑容,你便会知晓,这份师生间的深情,哪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即便是已经毕业的学生,也还会经常打电话给老师,报告律所工作的进展,甚至是商量新房的装修,在他们的眼里,杨帆不仅是一个导师,而更像一位知心大姐姐。

杨帆还曾经邀请学生到她的家里做饭。她提前一个礼拜就问大家要菜谱,从原料到调料都自己一样一样地准备。等大家到杨帆家的楼层,刚下电梯,那浓浓的肉香就扑鼻而来了。“敲敲老师家的门,她穿着红色的小围裙,探出脑袋招呼我们快进去。我们这才知道她已经自己给我们准备了好多菜了。”那天,他们在杨帆家的厨房里一顿捣腾,七手八脚端出了各自的“拿手好菜”,吃饱喝足后,又盘腿而坐,聚在一起斗地主。玩得尽兴的杨帆还直言不讳地质疑学生的牌技,俨然一副小女孩的可爱模样。打牌打累了,她就坐在沙发上,大家有的坐她旁边,有的坐地毯上,有的乱溜达,一起聊天聊到很晚,都舍不得走。

“出去玩的时候,老师走起路来丝毫不输我们年轻人。她还很爱美食,和她一起,我们总是吃得超级开心。”

和许多老师一样,长期身处校园,长期和最活泼的大学生们在一起,杨帆始终觉得自己身心都还保持着年轻时的活力。她说:“刚留校的时候,王传丽老师给我说,你长得显小,以后要少笑,才能'像个老师的样子'。”可是,说着说着,杨帆又笑了起来,似乎这么多年,她也没能做到所谓“老师的样子”,只是和同学们一起相伴着,一路走过。

静水处流深

亲切、包容,从容地接受生活的样貌,这是杨帆随和的性格的投射。但同时,作为一位大学老师、作为一名法律人,对生活温柔相待的她也依旧用理性的、冷静的眼光看着身边的诸事,对周遭的世界有着属于自己的独到认识。

在法大,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大都习惯于将“蹭课”视作值得褒扬的事情。对此,杨帆却觉得不然。她有着自己的一份担心:怕法大的学子被这样的氛围惯得太娇。法律是逻辑的、理性的,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向往着更条理清晰的课堂,这一点,杨帆深知。可同时她更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时候并不那么逻辑、并不那么理性,而你,只能选择接纳而无权挑剔。这些学生里,很多将成为未来的法律工作者。在走入工作岗位之后,他们无法去要求所面对的当事人都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讲述,他们无权再去对这个世界挑剔。一次次赋予学生们挑拣老师的权利,导致的是学生们一点点丧失着对周遭的尊重,一点点丧失着静心倾听他人话语的能力。

她还希望法大的学子们能够沉下心来,多读书、用心读书。会读书反映出的是一个人心的宁静。在读的过程中去体会作者的观点,去体会作者一步步推演的过程,是比追问从书中得到了什么更为重要的事情。相比知识的学习,杨帆更期待同学们能够放下浮躁、学会思考,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得构建起自己的法学思维——学什么不重要,而是要从过程中收获到进步。

这样的理念,也渗透到了她的课堂中。看似随和的课堂氛围下,杨帆尽着最大的努力向同学们展示着思考的重要性,引导同学们在读记法条、课本之余,更要追问其背后的原因、效果、制度价值。研讨课上的她,这位“怒点”很高的老师,面对同学们做展示时候的“跑偏”,微笑温柔依旧;可对其不用心、敷衍、连蒙带猜的行为,她则会报之以严肃。

杨帆的温柔里并非没有棱角的绵软,得见纷繁杂乱,而是耐心梳之理之的春风化雨。她对学生们的不足循循善诱,想要给他们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做着这一切的她,井井有条而落落大方。

工作中的干练认真,家庭中的贤惠体贴,生活中的从容不迫,杨帆所呈现给我们的,恰是一种完美无瑕的生活状态。其实,完美的并非生活本身,而是杨帆看待生活的从容心态,她的游刃有余的学历经历的累积、知识的累积、生活阅历的累积,也来自于不要太苛求自己去追寻别人眼中的所谓“成功”。

她就像是一汪泉水,透明、坦荡,安静之中暗藏的深意和智慧,需要长久地细细品味和思考。杨帆说过:“我喜欢看别人的故事,但不希望成为故事中的人。”要在生活中成为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却也不是那么简单。人世不一定美、人言也不一定善,要学会处变不惊、平静淡泊,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人生海海,杨帆就像一条“没有故事”的鱼,灵活地摆动身体,自由自在,自得其乐。

温和也好,随性也罢,杨帆只是以水一样的柔情,对这世界温柔以待。不苛求,不挑剔,她如山涧里奔腾而下的溪流,依山势而回转,遇奇石而分流,却一路歌声清越,包容过一山的崎岖,直到汪洋大海。

(文/罗雨荔 周浏 刘世泉 图片编辑/陈睿 编辑/陈睿)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