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专题  >  聚焦十九大  >  正文

【喜迎党代会】在砥砺奋进中锻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科强校

来源:新闻中心  文/评论员 郑文轩   11-8   阅读:
T AAA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全国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之际,我们迎来了学校第八次党代会,再次启航之时,我们将为法大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科强校筑牢新的台基。

2017年之于法大必将是划时代的一年,在65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法大并发表重要讲话,“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实施在于人”,要坚守好“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阵地”“推进法治理论创新的阵地”,努力培养德法兼修、明法笃行,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的有用人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是为以法大为代表的中国法学教育界指明了方向。期望之殷切,亦是国家之所需,应国需,促法兴,引领法学教育创新,中国政法大学重任在肩,时不我待,而学校65载之办学历史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宏伟征程。

奉法者强则国强。从共和国成立之初,作为共和国法治教育的摇篮,初生的法大便与国家的法治建设同命运、共呼吸,自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生效,每一部法律的诞生都伴随着法大人的身影。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建校初期的学校党组和1955年第一次党代会后选举产生的历届党委,带领一代代法大人筚路蓝缕,不断奋进,从劳动建校到“马扎精神”,从军都拓荒到行业引领,当前法大拥有全国最全的法学学科专业体系、最大的法学家集团、最高的优质法学教育平台、最宽的国际法学交流体系和一批有强烈法学特色的人文社科学科和交叉学科体系,在奉献国家法治建设的征途中孕育出一所以“经国纬政,法泽天下”为己任的国家法学教育最高学府。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入围“211工程”“985法学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到首批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法大在国家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屹立于主流前沿,《立格联盟院校法学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牵头发布更是彰显着法大在法学教育领域的主导地位。近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正式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于法大而言不仅仅是机遇,面临的更多是挑战。“双一流”建设,绝不是再讲一遍“211”“985”的故事,要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动态管理;对建设成效进行期末评价,有进有出。唯创新方能充满活力,法大要在新一轮的比拼中稳固法学教育领先地位,进而达到世界一流法科强校的建设目标,就要做到居安思危,唯新不破,这是每个法大人都应有的状态。

居安思危,我们首先要认清法大所处的环境,要明白“危”在哪里?“忧”在何处?今日之世界已非昨日之世界,今日之高等教育已非昨日之高等教育,法大自然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刻舟求剑。尤其要认清世情、国情、校情的深刻变化,并去努力适应新要求。否则,那就是“危”,就有“忧”。学校党的建设仍有薄弱环节,特别是基层党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党组织、党员干部作用发挥不充分;法学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不完备,社会亟需的新兴学科开设不足,法学学科同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还不够;基础性、标志性科研成果偏少,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优秀人才培育力度不大;管理体制改革亟待推进,内部治理结构欠优化,干事创业的凝聚力、创造力不够强;办学资源有限,特别是办学空间等短板仍较为突出等等,诸多不足制约着法大的下一步发展。

要破解难题,就要继续调整学科布局和管理构架,创新教育模式,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更为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这每一步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认清了所存在的挑战,体会到了肩上的重任,我们法大人便更有一种自信的精神去直面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法大时着眼于高等法学教育的深层次问题,为深化法学教育改革和加强法治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他指出,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突出特色,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这些讲话精神,为我们加快法学教育改革,办好社会主义政法大学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新期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使命紧密结合起来,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引领,以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立德树人之本,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法学学科,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协同创新、内涵发展,创新教学和科研机制,提高办学质量,挺进在法学教育改革的前沿,带头把我们党领导下的中国法学教育办出世界一流水平,在砥砺奋进中锻造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科强校。

编辑 李叶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图片新闻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