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大人物  >  正文

青春励志中国梦 法大学子的青春励志故事第一期:宋宵凤

来源:学生处  6-17   阅读:
T AAA

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出生贫寒,但却不畏贫寒;他们物质稍显贫乏,但精神却富有饱满。他们,是我们法大的财富,是感动我们的人物——“2014年感动法大人物”。 他们精于学业、投身公益、笃于实践、勇于担当、乐于分享,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自立,坚强和奋进;他们用责任、奉献和担当彰显人格的高尚,谱写青春的华章。

由我校学生处主办的“青春励志中国梦——记法大学子的青春励志故事”系列报道,致力于将“感动法大人物”的感动延续下来,感染你我,砥砺前行。

第一期:孝心献父母 忠心献国防——宋宵凤

宋宵凤,男,汉族,中共党员,刑事司法学院2010级国防生。2011年任国防生新生训练班长,2012—2013学年任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带领协会获得北京市红十字会颁发的无偿献血“优秀组织奖”。曾被评为“优秀团干部”、“优秀国防生”(两年)、“自强之星”(两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家境贫寒、父母重病,孝心献父母;严格要求、积极训练,忠心献国防。自立自强、志愿服务,爱心报社会。

身扛家庭重担 自强奋斗立身

他来自河北衡水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自幼父母身患重病,常年住院吃药。他的童年生活更多的是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多年学业主要靠国家、学校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维持。身患重病的父母、负债累累的家庭、艰辛的求学之路,不断磨砺着他的意志,练就了他坚韧、顽强、拼搏的性情。

大学四年,他一直在校内参加勤工助学,并在校外做过多种兼职。最忙碌的时候,他清晨参加集体操课训练,上午上课学习,下午参与勤工助学工作,晚上到校外去做家教。就这样连续几个月,每天都起早贪黑的忙活着。每当感到疲惫的时候,他都会想起自己的家人、老师和朋友,是他们的支持让他坚定前行。

2013年5月,他的父母病重,情况紧急。为了及时照顾父母的病情,他急忙赶回家中,联系医院为父母诊治,并联系亲戚帮忙照顾父母。一个月,伴随着对父母病情的焦虑,他一直在医院和家庭之间奔波,照顾父母的衣食起居。在高额护理费的重担下,为了节省开支,宋宵凤学会了基本的护理技术,每天按时给父母进行按摩治疗,一人完成四人的护理工作。尽管困难重重,但是他从未想过退缩,心中坚定着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把父母的病治好。父母的病情好转后,为不耽误学业,曾把父母接到北京治病。目前,他的父母在宋宵凤和亲属的细心照料下,在学校、武警选培办的大力帮助下,病情得到很好地控制。

生活不易,但他有着对家庭的承担,有着对父母的孝心,有着自强的信念。他用四年脚踏实地的奋斗,展示自强的态度。

活跃于校园活动 投身在志愿服务

大学四年,他积极地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志愿服务总时长达300多小时。他曾连续两年参加农民工子弟小学支教和军都山环保等活动,并担任智光特殊教育培训学校义工、爱地敬老院义工和图书馆义工,2011年11月加入中华骨髓库,2013年3月参加了无偿献血。

2012—2013学年,他担任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兼任青春红丝带会长。在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期间,他积极参与组织了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采样、急救培训、爱地敬老院义工、军都山环保等志愿活动。2012年12月初,他参与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同学举办了法大关爱艾滋病人的活动,被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评为“优秀社团”。作为青年志愿者协会2013年度无偿献血工作的学生负责人,当时全校共有619名师生参加,因为献血活动组织有序、保障有力,获得了北京市血液中心颁发的无偿献血优秀组织奖。

他身怀感恩之心,坚定志愿奉献、回报社会的信念,奉献青春时光,彰显青春的力量。

风雨无阻强军梦 青春无悔献警营

作为一名武警国防生,大学四年的训练让他逐步褪去了青涩与稚嫩,带来责任、刚毅与顽强。作为一名军人,他有着暴雨不散,烈日不倒的坚毅,伤病不下训练场的顽强。“忠诚于党、报效国家、热爱人民、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已深深印入他的脑中。两次的实习经历,让他切身全面的了解了基层部队的建设情况,也深深的感受到了身为一名基层警官的责任。

谈起实习的感受他曾经说:“基层部队将是我以后成长、进步的沃土,同时我也感受到自己未来的使命光荣。基层连队让我认识到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增强自身军政素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能在未来担当起保卫国家和人民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为了职责使命、为了圆梦强军,他携笔从戎,献身国防。忠诚于党、保卫国家、服务人民是他肩上的责任,更是一名武警国防生的光荣使命。中国梦,强军梦。他用那抹坚毅的橄榄绿,为国防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颁奖辞】忠孝两全——宋宵凤

忠心报国,践行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

至纯孝亲,坚毅换来父母的幸福微笑;

面对磨难,男儿自有家国担当。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