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由教育部科技司主办、南昌大学协办的 “全国部分高等学校科技处长会” 在南昌召开。科技司司长谢焕忠主持会议,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作年度工作报告*。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郑克强,江西省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副厅长以及南昌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周文斌教授,副校长吴三秋教授参加会议。125所高校的128名代表出席会议。以社会科学为主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广播学院等高校首次被邀参会。
会议中的一些内容对高校的科技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指导意义,现整理如下:
雷朝滋副司长首先强调各高校要认真学习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书》(国科发政字[2002]202号)、《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全面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陈至立在2003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加速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徐冠华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赵沁平副部长在2002年教育部科技委全委会的上讲话”等文件,深刻领会周济部长关于“211工程”二期建设的讲话精神。雷副司长说,周济部长非常重视科研,多次强调“教学科研为中心,科研要走在前头”。今后五年教育部特别突出两个工作重点:第一,全力发展农村教育;第二,加强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实现全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中国必须有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我国高等学校要担负起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要积极承担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人文社会科学繁荣的重任;要成为我国高新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生力军、高新科技产业化重要方面军。全国高等学校一定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以更好的服务争取社会更大的支持,以突出的贡献求得自身更快的发展。今后教育工作的思路要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
雷朝滋副司长在年度工作报告中总结了2002年度高校的科技工作情况。指出:2002年是我国高校科技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高校科技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这主要体现在:高校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宏观指导得到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凸现;高校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稳步前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
2002年,我国高校科技工作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我国高校科技经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国高校科技经费总量达到219亿元,增长幅度超过25%;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497项,占项目总数的77.13%;高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4项,占授奖总数77.8%,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43项。
2002年,我国高校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例如吉林大学“原始被子植物新类群——古果科的建立”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SCIENCE封面;清华大学“连续碳纳米管长线及其应用”研究论文,发表在NATURE上。
2002年,42个大学科技园投资总额为297亿元,其中学校投资69亿元,吸收社会投资200亿元,为社会创造了10万个就业岗位;6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签订技术转让、合作开发项目2922项,合同额达8.24亿元。
雷副司长在讲到2003年全国高校的任务时说,在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下,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要从社会的边缘走到社会中心,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把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协调发展;科研走在前头,构筑适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高效完整的大学创新体系,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2003年教育部将启动“高校科技创新工程”,进一步提高高校的原始性创新能力和在关键领域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将会同科技部对第一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评估,对提出申请的第二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进行验收,评审第三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申请单位;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研究建立客观、公正、科学的科技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分类指导与管理;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鼓励高水平大学面向世界办学;吸引国外一流学者到国内工作,促进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管理队伍,启动高校科技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分批对高校科技管理人员、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的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雷副司长报告后,分组围绕着“1、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2、整合基地、加强创新团队建设;3、推进高等学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4、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校技术产业化,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5、加强高校科技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和效率;6、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方案;7、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等几个主题进行了讨论。
大会结束时,科技司司长谢焕忠做总结性讲话:第一,要解放思想,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无形资产不能变成现实也是一种浪费。第二,要认真学习徐冠华部长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第三,教育部将成立高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第四,启动“211二期工程”。第五,要求搞好高质量的本校科技发展规划。
要求各高校思考:建什么样的大学,怎么建大学。谢司长说,创新能力是决定知识增长的因素,学科交叉将形成新的学科,将引起科技革命。提升原始性创新能力,调整学科结构,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科研走在前头。要思考如何建本校科技创新工程。
如何理解科研走在前头,谢司长说,要从当代高教功能理念理解,高等教育的功能大大扩展,科研成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式。要遵循科技研究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科技创新对高教水平提高起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六大对高教的要求,人才培养、知识贡献、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将高新技术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为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科技竞争力做出贡献。高教持续快速发展仅依靠国家财政是不够的,只有寻求地方企业对高教的支持。因此,要为企业提供高新技术,培养人才,为企业提升经济增长点。
谢司长强调,科技创新,科研走在前头,是新一届部党组新的施政方略,是为完成十六大交付的任务而提出。
谢司长要求:
1、科技干部要强化职业意识;
2、加强对有关方针政策的学习;
3、加强宏观战略性思考;
4、密切把握前沿学科的研究动态;
5、注意改善趋同效益、重复分散现状,大力推动大型设备的资源共享;
6、现在已到了整合资源、形成规模的时机。在优势领域建立综合开发技术平台,继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之后,要建立系统化研究机构“大学研究院、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等;
7、进一步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申请本身即是一个统一思路、提高能力的过程;
8、要充分利用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交叉这一高校的优势,对淘汰出局的研究基地和实验室要重整旗鼓,盘点学校优势,走向再谋发展,再进国家队;
9、高校科研处可以实行聘任、评估、奖励等制度,在校内应提高位置,启动高校科技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求真务实,真抓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