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14日出版的第4917期《北京青年报》 [第3版]的[全国两会]专栏推出的代表委员这样履行职责(上篇)专稿以“站在老百姓角度写提案、提案关键在质量和选题、反映社情民意和自身专业相结合”为副标题报道了采访全国政协委员、我校巫昌祯教授等6位政协委员的情况。
以下是《北京青年报》的具体报道:
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昨天闭幕,作为本届最后一次全国政协会议,五年来甚至更长时间参政议政的经历,让许多政协委员“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为此,本报日前特别邀请连续担任三届政协委员的中国政法大学巫昌祯教授和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中西公司董事长周晋峰委员座谈。记者还在昨天的政协闭幕会现场采访到了连续担任两届政协委员的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欧云远、大连韩伟企业集团董事长韩伟委员以及山东省监察厅副厅长孙继业委员、北京市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主任杨义先委员。委员们结合多年来参政议政的经历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
明天本报还将继续刊登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体会。
■决定提案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主持人:巫委员,您连续当了十五年全国政协委员,写了这么多提案,您最满意的是哪一件?
巫昌祯:一是呼吁制定妇女权益保障法,当时我国妇女权益的保护在《宪法》、《婚姻法》、《继承法》里虽然都有规定,但是没有完整的体系,我们提出提案不久,刚好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妇女权益保障法》就应时而生。
以后,我们认为当时的《婚姻法》应该进一步完善,就提了很多理由要求修改,这个建议也被采纳了。这是我认为效果比较好的两个提案。
主持人:这两个提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跟当时的热点、形势贴合得比较近吗?
巫昌祯:是这样的,机会和背景都比较好。提案提出来以后,有关部门也认为需要解决,不解决不行。
周晋峰:要想把参政议政的事情办好,就要把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机结合,光有前瞻性的提案可能办不成。比如多网互联,我是搞互联网的,当时国内有四个互联网,彼此访问要到国外绕一圈,我一直研究和跟踪,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就提了一个提案,大意是多网互联,势在必行,当时我的提案把四网互联中的计费原则、连接原则、管理原则都提出来了,结果当年就解决了。
主持人:就是说写提案也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周晋峰:对,必须要选择时机,一些职能部门不恰当的做法,也要勇于提出来。
巫昌祯:我认为,只要有必要就应该提,哪怕现在可行性不够,仍然应该提。举例来说,政协界别设置上应该有法律界的建议,我在七届政协会议上就提过,当时没有引起重视,从第七届一直提到第九届,就比较重视了。要有坚持的精神,坚持就是胜利。
杨义先:写出一份好提案有几个诀窍,一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选题;二是文字不一定要华丽、煽情,但要有扎实的调查研究;三是选题的内容要紧扣时代脉搏。
孙继业:去年政协会上我上交了一份《关于加快胶新铁路建设的建议》的提案,这是诸城市政府委托我带到两会上的,当时我就感觉这份提案有门儿。我在调查中发现,这条铁路的建设国家已经立项,而且铁路部门做了考察和论证,目前惟一缺的就是开工资金。很快这个提案取得了立案资格,去年10月,铁路建设正式动工了。
■提案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
主持人:每年接到这么多提案,今年平均每个委员提了多少提案?
周晋峰:今年总共有3500多个提案,委员是2200人,平均下来一人一个半。
主持人:有的委员一次就提了十几个提案,有的委员就一个,是不是数量越多越好?
周晋峰:我对自己提交提案没有数量要求,但是在我从事的领域里,比如互联网、信用,我觉得有问题,就会拼命地去说,没有绝对数量,但应该尽力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说出来。
主持人:有没有委员没有提案呢?
周晋峰:有,但比例不高。委员参政议政有多种方式,会议期间的讨论用简报报有关部门,有社情民意、反映来信等等,提交提案只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制度化的方式。
韩伟:我当了两届共十年的政协委员,最早的两三年,我还真不知道从何入手履行委员职责,提案倒不少,每年有四五个,但都是一些修路、建桥之类的提案。这几年我才真正摸出了一些门道,能够发现一些重大、热点问题。我认为,这才是全国政协委员真正要做的工作,如1999年我提出的“个体私营经济的八大热点”就被收录到“国事建言”中。所以我认为政协委员的提案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要在选题、质量上着手。
■是不是附议的委员越多提案效力越大?
主持人:在提案附议上签名的人越多,是不是越能引起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呢?
巫昌祯:对,签名人多,就说明大家普遍重视,反应强烈,有关部门当然会重视。
周晋峰:我在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工作,我的体会是,只要重要的提案,一个人提和多个人提都是一样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舆论和影响力大小,对提案办理有一定影响。
■舆论的影响是否有助于提案的实施?
主持人:当一个提案被媒体广泛、充分地报道之后,解决这个问题是否会更快、更彻底呢?
周晋峰:舆论的影响,对于提案有很大的作用,政协领导曾提过要加大对提案和提案办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也是为了促进提案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和领导“面对面”提案效果是否就不一般?
主持人:很多代表、委员,愿意在有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上发言,这是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时机呢?
巫昌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不是绝对的。
周晋峰:政府主要决策人对于我们建议的了解程度,当然和提案发挥作用的程度直接相关。有关部门的领导列席的时候,这样的意见和建议更能引起重视。
主持人:还有一种方式,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集体联名约见某个政府官员,这个方法用得多吗?
周晋峰:这几年开会都有,提案现场协商办理座谈会,选两个委员提得比较集中又是重点的主题,把有关部门的领导请过来座谈。大家面对面,沟通情况,效果比较好。
巫昌祯:有的时候不以提案的方式,直接给有关部门写信更直接,有时效果更好,这也是一条捷径。
■提案是否也需要“包装”?
主持人:提案是不是写得越多,附的材料越厚,说服力就越强呢?
周晋峰:有一个委员写了一个禁放烟花爆竹的提案,附有在医院里照的、有人被鞭炮炸瞎眼睛的照片,非常震撼。我们提倡委员在提提案的时候,多花一些心思把提案做得更详尽一些,更漂亮一点,这样说服力会更强一些。
主持人:就像我们写文章,标题漂亮,大家就有阅读的冲动,像这样用图片,用震撼的语言,比较注重“包装”的提案是不是越来越多了?
周晋峰:“包装”还说不上,主要是论点、举证、建议,这三大部分都要做好,今年3000多个提案,大家普遍的共识是,现在的提案确实比以前更注重质量。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做好调查研究,思考和调查研究要有机结合。这四年,作为政协委员,我走了几十个城市,会谈了上千人次。记得我曾参加过一次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座谈,跑了十几个城市考察调研,我们调查报告写出来后,得到总理的批示,并因此把中国的中小企业的担保体系建设轰轰烈烈搞起来了。也就是说,有思考、有调查、有归纳、有总结,对提案的成功是非常有意义的。
欧云远:当好政协委员,做好提案工作的前提是,一定要密切联系群众,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提案中有理论、有数据,同时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1998年我的一个题为“关于利用外资改善投资环境”的提案,由于调查研究透彻,给出解决办法,当年年底问题就解决了。
■对“自己的事”要避嫌吗?
主持人:委员如何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周晋峰:在委员正确处理自己和社会的关系上,存在两个相反的误区:一个就是有的委员全提自己的事,这是不对的,但有的委员提来提去就不提自己的事,同样也不对。这两方面要结合起来,比如信用问题、网络信用问题,我自己一直在研究,我有优势,我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委员的作用。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说,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多做文章,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巫昌祯:反映社情民意,一定要和自己的专业结合,突出所在界别的特点。我在妇联界,就要对妇女权益多关心,不然就失去了在妇联界的意义。李瑞环主席说得好,政协委员要尽职而不越位。
周晋峰: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不光是要盯着政府。政协委员也要面对自己代表的这个界别。比如我是从工商联的界别推举的,我觉得中西部的开发很重要,我就倡导了一个光彩事业,呼吁民营企业到中西部去投资。我觉得这也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很重要的手法和形式,而且效果非常好。
主持人:政协委员有没有专项的调查经费?
巫昌祯:有。但经费属于各个委员会,委员个人没有。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有类似科研基金的申报程序,针对一个调研项目,没有调研经费时可以申请。
巫昌祯:目前的做法是,委员会分几个组,考察什么问题,以组的形式出现,费用由委员会出。
周晋峰:总体经费还是比较紧张的,所以目前还不能满足委员个人想去哪儿调研就去哪儿调研的愿望。
■对下一届代表委员有什么希望?
主持人:对下一届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你们有什么样的希望或者建议?
周晋峰:我觉得政协委员不只是一个荣誉,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最重要的是应该珍惜这个机会,应该为自己所代表的界别、为整个国家的建设多做一点工作。
巫昌祯:政协委员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尽职尽责,参政议政。
■主持人/本报记者 王林
■采写/本报记者 曾伟 赵新培 王苓芳
■摄影/本报记者 钱冰戈 贾婷